Friday, September 22, 2006

我是你爸爸

SKII事件现在闹得挺厉害的,我来说两句,其实里面的故事我也啰嗦过好多次了,这次算是又找个契机,发泄一下自己的不爽而已。

首先呢就事论事. SKII的部分产品部分批次重金属确实超标了。国内的结果不信的话, 香港成大的检验也是一样。我想这是共识吧。重金属检验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想出错都难。

第二. 一般而言,成熟的化妆产品在做好过程质量控制的情况下. 检验项目除了内部制订的该产品物理化学形状,和普通细菌检查. 不会去检验一些化妆品的通用标准, 什么重金属啊, 特种细菌检查,比如大肠杆菌什么的, 一来是费时间费力,二来是没有必要. 在把好原料进口方面和生产过程控制. 这些应该不是问题. 一般而言,就算研发过程也不会去管这些.(除了某些特殊产品,比如染发类)。

第三.显然SKII事先并不知道该产品重金属超标. 正常情况下当然也不会超标,我估计要么是该批次原料(包装,运输过程)或者是该批次产品(包装,运输过程混入).
我认为SKII的这次危机公关处理是不恰当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呢,下面再说。

单就化妆品重金属的最低标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过份的标准。这件事SKII没什么好说的。SKII以及一些企业的强硬处理态度估计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对自己生产能力,质量控制的自信(某种程度也可以说自大吧)。另一个是对国家检验机构的不信任和鄙视。为什么呢?

中国整个精细化工的工业标准。我认为就是一堆狗屎。落后过时同时漏洞百出。中国的现状是大多数制定产品标准的人对产品的现实状况了解度很低,对行业不了解,知识结构陈腐。产品检验者更是单纯的化学检验员。同时产品检验者的专业素质和态度和国家媒体的处理态度更是值得蔑视。 在行业内专业上没有权威,在管理和法规上却又无上的权威。

我举我亲身经历的两个例子,几年前,正是夏季。央视晚间新闻播出一些防晒产品的防晒指标不合格,和标称的防晒指数不符。 我当时工作的公司两产品赫然在列。公司的处理是立刻暂时下架,同时接受退货处理。 但是我们开始的留样检验却是合格的,和检验部门联系,发来一个“新的检验方法”--结果这回检验倒确实和检验部门一样。这里呢我先介绍一下防晒指数SPF的是怎么测才出来的,国际标准方法和SPF被制订出来的方法均是用产品和空白对照物,在实验小白鼠身上的单位体积,用标准强度的中波紫外线照射,涂抹产品出现的红斑的时间和涂抹空白对照出现的红斑的时间的比值。 而公司在两年前申报就是参照的该标准。 而这次化妆品检验部门独出心裁搞了一个“紫外线光学分析”方法,这个方法具体不介绍了,简单的说就是个笑话,防晒物质有两类,一类是化学防晒,化学物质对紫外线的吸收,一类是物理防晒。物理防晒主要指的是二氧化钛粉,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折射,这个方法就是只考虑了化学防晒部分,如果产品中以物理防晒为主,用该方法和小鼠实验法的结果就完全不能对上。另外制订化妆品防晒标准,重金属标准,微生物标准和检验方法的是卫生部。 而这次杀出来的“新检验方法”是化妆品检验部门自己搞的,自己批准自己以红头文件发送的。 卫生部事先不知道事后也不认同。 而这个笑话般的“新检验方法”也在半年多后就被撤销了。 然而呢,根据这个标准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的呢,在当下只能认倒霉了, 即使你的产品根据老方法全世界通用的方法检验是合格的。 产品也撤销了了, 新闻也播出了,退货赔偿也进行完了。不谈名誉和品牌上的潜在损失,直接产品的损失上百万,自己认倒霉了吧。 荒谬吗?没天理吗? 这就是发生过的事实。

后来呢,我换了家公司,又碰上事了, 这次的损失可就大了,多少亿呢。 这件事情我就不介绍了, 说名字大家就是知道--“PPA”事件。 这个事情当然学术上有小小争议(没有竞争产品的资助话,这个争议有多大也是个问题),我摆几个事实大家直接判断。关于PPA的不良反应的报告,是来自一个美国的一个减肥药的研究,这个减肥药第一是长期使用的,第二其用量是感冒药的上千倍。第三PPA和其副作用的结论是“相关性”,也就是说无法从药理上证明的。确实,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是发出了公共健康公告,要求美国生产厂商主动停止销售含PPA的产品。FDA是很权威,但是其大惊小怪, 或者受大企业,宗教组织影响的事例也是不少。 很多医学届的人士对这个做法不以为然,对PPA颇有好感,具体科学争议和探讨不说了。最有力的例子,欧盟国家(除了芬兰,大概,记不清具体是那个了),包括英国现在市面上的康泰克(CONTACÒNT),各种剂型都依然还有PPA成分。这个有严重争议的问题上。 中国在FDA10天后就做出了禁止PPA的决定,异常果断。 再对比今天中药在英国毫无争议的严重重金属超标,国家机关,新闻媒体上的态度真是内外有别,天壤之差。

当然GSK和P&G对待傻逼政府机构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中美史可是认倒霉,积极公关,这次处理成了了MBA的危机处理的案例。而SKII呢多少有些自大。他们的态度我个人认为是情有可愿的,但是他们产品确实是超标了, 重金属这个卫生标准也没有以上我举的例子那么有争议性。好比说,你爸爸道德低下,智力也强差人意,但他毕竟是你爸爸,虽然他经常管错,也不要他一开口就屌他回去,一来毕竟是你爸爸,搞你你也没办法,二来他也并不一定次次都错。

活该你要是他儿子,活该你要在这个国家做生意。

论坛上的讨论二。

精细化工的重金属标准是ok的,SKII的产品超标也是事实。至于,新加坡的报纸说的对人体无害,我认为是不负责任的,一个没有长期研究的项目和医学没有定论的问题,是不应该如此草率的下定论。

首先大家要对许多工业产品的卫生标准有个认识。 这是一个平衡点,一个尽量保证使用者安全和生产成本上的平衡。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是医学上的定论,但是多少的含量和使用方法对人体的伤害和长期影响是一个非常难界定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必要搞那么清楚,于是人们定下一个尽量安全的界限,而同时这个标准在工业生产上完全不是问题,容易控制,不会增加成本到不能承受的地步。然后这就是法规,同业认可的法规,违反了就是违反了。在细节上挑战这个法规毫无意义,陷入了诡辩的泥潭。举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商品和药品的保质期就是这样一个“尽量安全”的界限,在保质期前一天和保质其后一天,真的有那么大区别么,但是在保质期限后一天,进行任何商业流通行为就是犯法,当然我一个新加坡报纸也可以说,保质期后一天对人体也没有伤害,而且我也是正确的,没有那个权威专家能在这个问题上用100%的证据驳倒我。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新加坡这份报纸这种说法的荒谬和不负责任及其背后作者的偏见对其看法的影响。

政府的问题在于他对待这类问题上的不公正性,对于各类型,各资本背景的企业的不公正性。质量检验的例子已经有人谈过好多了。我说点别的,比如药品广告,比分你在中美史克工作,其实你会感觉得中国药品广告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无论是电视广告还是印刷品公告乃至多媒体广告,无论是申报备案的程序和内容控制的其实都是挺科学和严谨。这时候你会对这个国家感到有希望。这是好事,没错。和国际接轨了啊。然而当你看到充斥在电视,报纸各类媒体上各类荒谬扯蛋到逆天无法无耻的各种国内药品广告,地方保护下地方厂商的广告,保健品的广告,你得怀疑是这是不是发生一个地方一个时空的事情,是不是在一个法规管理下发生的事情。 当然这种不公正性并不完全或者我可以说正常情况下并不主要是贸易保护的原因。 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原因--比分说一个中国典型的公务员是愿意去一家遵纪守法尊重政府的大饭店搞卫生检查或者收税什么的。还是愿意去一家乌烟瘴气凶神恶煞的国道路边饭馆?在大饭店里面在专业人士彬彬有礼的陪同下,公务员们(我们先往好的地方想)是不是也会被影响得更有专业素质更严谨的做好他的本职工作?再谈到贸易战,在保护国家利益的理由下,利用各种合法手段进行各类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煽动群众的情绪都是可以认可的。 但是拜托做漂亮一点。平时的种种污点,管理部门质检部门的不专业,不公正性。各类言行不一,贪赃枉法的行为。这些饱受诟病的恶行会让你本来合理合法的行为变得毫无说服力和正当性。

律人先律己,这本来是常识的。

No comments: